2011年8月4日星期四

緊縮政策如何將利好變成利空

半個月前,我曾在《美國債務上限與QE3的邏輯》一文中寫道:“一旦兩黨就上調或取消債務上限達成協議,美聯儲將很快宣布推出QE3”。如今,鑒于美國經濟增長態勢不斷惡化,不僅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將提振美國經濟的希望寄托在持續寬松的貨幣政策上,就連美聯儲前任高官也披掛上陣為QE3向外界吹風。
在我看來,美聯儲過往以及今后執行量化寬松政策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為了改善實體經濟增長預期,二是為了壓制美國國債利率,才天假髪, 許捷宏碳粉匣 力鵬辦公家具 美的假髪,避免付息壓力成為新的債務規模擴張因素。這決定了由此增加的貨幣供應量對于美國信貸擴張的作用是有限的,大量資金加盟金融市場,熱錢規模越滾越大。
由于不看好美國經濟和美元的前景,市場分析人士已開始談論,下一步,美國的熱錢將向海外轉移。“金磚四國”概念之父、高盛資產管理部吉姆·奧尼爾預言:“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會逃離傳統的標桿市場”。他認為這對于金磚四國的投資而言是一個好消息。
奧尼爾所遵循的邏輯是:貨幣流向哪里,哪里的財富就會增長。沒錯,用亞當·斯密的話來講,“貨幣與財富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同義語。”
公允16世紀,伴隨白銀大量流入中國,中國經濟累計增長了55%(見《世界經濟千年史》),領先西歐近7個百分點,占這100年世界GDP增加值合計的42%。
進入18世紀后,英國借助得自貿易的流動性(貨幣)大舉推動工業化,隨后的120年里,英國經濟累計增長238%,而同期世界經濟的平均增長只有87%。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3/4的黃金(當時的主要世界貨幣)流入美國,這使得1913-1950年的美國經濟累計增長了181%,這相當于同期世界經濟平均增幅的兩倍,是同期西歐經濟增幅的3.3倍。
毋庸置疑,過去32年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同樣有著貿易貨幣擴張的背景。
本文的問題是,為什么自去年以來中國得自外部的流動性整體呈現“雙擴張”,即境內外匯儲備擴張和境外人民幣擴張(主要是人民幣跨境結算進口支付比例激增導致的),而國內貨幣市場緊張程度不斷加劇,以至經濟增長持續減速?
答案當然是明確的。在外部流動性“雙擴張”的同時,內部流動性出現了“雙緊縮”。所謂“雙緊縮”,一方面是指央行不斷借助對沖外匯占款操縱從市場回收流動性,另一方面是指快速增加的人民幣進口結算量使得出口企業資金大量流失海外。后者在珠三角地區尤為突出。這也是為什么廣東中小企業受資金短缺困擾最為嚴重的重要背景。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可以否定亞當·斯密關于增加貨幣就是增加財富的論斷。奧尼爾的預言也同樣符合邏輯。但是,如果不改變內部流動性“雙緊縮”的政策,外部流動性的“雙擴張”就不會成為利好。說到底,面對日趨復雜多變的國際金融環境,國內的緊縮政策該收斂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