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日星期二

美國的困境

美國,這個全球第一超級大國,正面臨著日益嚴峻的經濟問題,債務危機、增長乏力、就業低迷、政治斗爭,一系列的挫折正日益蠶食著這個國家的根基,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
經過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政治較量,美國總統奧巴馬7月31日表示,民主、共和兩黨領袖已經達成了一項協議,以提高美國債務上限,減少聯邦預算赤字并避免美國信用違約。該方案要求在2012年底前將債務上限提高2.4萬玖裕太陽能熱水器 紘麗影印機提供影印機租賃服務 新佳源養護中心億美元,同時削減2.4萬億美元的預算赤字。
盡管美國兩黨在最后時刻達成了有關協議,但最難的問題仍被遺留下來,沒有得到解決,未來歲月還將出現更多辯論和財政困境。協議規定了美國政府未來10年的開支上限,但卻把究竟應削減哪些項目的支出留給了國會各委員會。削減近期支出的措施意味著在未來18個月里,增長會進一步放慢,失業率會進一步增加。
法興銀行亞太區經濟師姚煒表示,按照奧巴馬與民主黨主張的財政削減開支方案,會在2020年對GDP拖累達到2%以上,如果有了財政緊縮,經濟增長可能只有1%。這會令美國重蹈“日本失落十年”的覆轍。預計在2012年年底美聯儲提高基準利率前,美聯儲必須要回收此前出售的資產。此外,為了防止金融危機再次爆發,美國必須靠美元走弱拉動出口。
一些經濟學家警告說,赤字削減的規模和確定程度不足以讓美國政府避免其3A信用評級被下調,美國債務評級可能遭下調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仍然懸于美國和全球金融系統頭上。但其他一些專家則較為樂觀,他們預測評級下調只會讓利率小幅上升。
就美國整體形勢而言,這次美債危機進一步暴露了美國經濟的根本問題。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蘇聯陣營的解體和中國印度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改革開放,使美國主導的經濟全球化席卷世界。曾經的制造業霸主美國不斷將其制造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在獲得廉價的勞力和資源的同時,擴大自己的市場。其結果是美國的“勞動力量 (work force)”銳減,服務于制造業的研發也不斷外移,美國的核心競爭力因此而不斷下降。
支撐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的只剩下似乎是“最賺錢”的金融業。當經濟危機襲來時,專注于二十世紀初經濟危機研究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等,卻依然用“凱恩斯主義”的老辦法來刺激經濟,殊不知持續空心化的美國經濟已無“實體”可刺,撒出的大把金錢最終流入始作俑者的華爾街,進而流出美國,進入新興的實體經濟體。表面熱鬧,但美國經濟得到的實惠卻不多。盡管利率幾乎為零,但投資乏力,美元持續貶值,失業率高居不下,便是明證。美國似乎已經陷入“流動性陷阱”。
目前來看,美國刺激經濟的辦法也只能是第三輪的量化寬松。其結果只不過是新一輪的循環。同時,大量熱錢將持續涌入新興經濟體,使通脹壓力有增無減,為高增長國家埋下定時炸彈。而美國也將持續面臨美元不斷喪失信譽并因此失去經濟霸主地位的危機。
債務上限僵局在過去半年以來束縛住了美國政府的手腳,很多關鍵的政策都未被提上日程。比如,全球變暖的威脅并未消除。對于這一威脅,越早準備越好。不應該再浪費另一個半年。
美國就業-人口比率仍然停滯不前,維持在衰退期間的極低水平。美國家庭正在竭盡全力重塑自己的資產負債表,而資本投資相當健康,因此唯一能夠刺激提振生產利用率支出的地方只剩下出口、政府購買和建設投資了。但美國并沒有抓住實施必要措施的機會。
類似地,美國本能勝任其國際經濟總指揮的日常職責,但它沒有做到,甚至連歐盟無法處理好其緩慢發酵的債務危機時也沒能挺身而出。北歐的政要們惜錢如金,支持政策大大地不給力。于是,又一個半年浪費了。
美國面臨著長期和短期問題:破敗不堪的基礎設施、江河日下的教育體系,還有那功能障礙、事倍功半的醫療體系。解決這三個問題中的任何一個都將是邁向解決美國長期財政失衡——當前稅率與美國債務上限爭論煽動者所欲解決的長期社會保障費用之間的矛盾——的重大進步。
但美國政府解決不了這些問題,而且已經浪費了半年——這半年本來可以花在通過基礎設施投資、教育改革以及醫保融資方案修正來提振美國經濟長期潛力上,從而大大紓解美國長期赤字問題和債務困境。
二戰戰備期間,丘吉爾在議會演講中哀悼了“災難般的這幾年”——他指的是那段本應為他那個年代的大危機(歐洲大陸法西斯主義的崛起)做好戰斗準備但卻沒有如此行動的時期。在整個20世紀中——大蕭條是個顯著例外——美國政治體系總是能夠十分出色地預見很久以后才會發生的危機,而當危機發生時,美國至少已經為此打好了應對基礎。
但在第三個千禧年中,這項技能(也許只是運氣)離美國而去了。不過,問題不僅出在美國,也出在世界其他地方。自從1941年12月7日以來,在大部分時間里,世界一直依賴某個還算勝任的超級大國的治理。這樣的一個美國也許已是前塵往事了。果真如此的話,世界就迫切需要另外的制度來管理全球事務,而中國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代言人,作為美國最大的債權人,理應在全球經濟中發揮更大的領導作用。事實上,這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IMF和世界銀行兩大國際金融巨頭的副總裁都已出現了中國人的身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